台灣文博會「我們在文化里爆炸」 #主題館


這次的台灣文博會,
主題為「我們在文化里爆炸」。
有三個展區,
分別為華山、松山和爭艷展區,
展期都只有5天而已。
我這次去的是華山展區。

華山展區劃分為不同的展館,
有工藝品牌館、地方特色館、主題館等等。
相較之下我最喜歡主題館,
所以下文會重點介紹主題館的展示內容。


‖ 主題館 ‖

主題館宣傳片
強調無論六組導讀、五大議題,
最核心的是不同組合的主角,
透過對談間以各自的感官部位交流而產生火花擦撞。
透過動態影像的語言與視覺元素,
傳遞並呼應「爆炸意義在於過程」的精神。



文化導讀的部分,
從文化評論家張鐵志的提問開始,
集結了十二位不同專業領域的工作者相互對話,
激發世代之間的精采火花。

下一部分是這次主題延伸出來五大議題的探討。


以兩排白色簾子作為區隔,
中間是走道,
簾子兩邊是各個議題的展區。
我很喜歡這種佈展方式,
風格簡潔且統一,
不僅是一種視覺上的美感,
而且簾子中間也可以隨意穿插進入,
很好地打散了人群,
不會造成擁堵。

五個議題中,
我最喜歡的議題是「珍便當」


便當是我們共同的生活記憶:
早期的火車便當、巷弄食肆外賣便當,
演進到超商國民便當,
更別忘了家人伴侶自製的愛心便當。
打開便當,
熱騰騰的飯菜香撲鼻而來,
這是每位準備者透過便當所傳達的溫暖話語。
台灣食材豐富鮮美、菜系多元融合,
如果台灣是個便當店,
我們又會裝填什麼精彩佳餚來呈現她?
四位設計師與名廚,
各自透過匠心獨具的奇想創意,
邀請你來品嘗這內斂樸質又風情滿溢的台灣滋味。


四名設計師對便當的食材、樣式、包裝等等,
根據台灣便當的歷史和現狀,
提出了新的概念和想法,
並一一付諸實踐。
讓觀者感悟到,
原來便當也有這麼多可能性。

以往都覺得,
便當好吃就好了。
可是這個議題打破了我對便當的既定印象。
便當作為一種飲食文化,
在我們的生活中,
不再只是單一的形式,
而成為了美麗又美味的代表。

主題館出去還有一個類似體驗區的小型展館


這個展區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地上都是一顆顆小玻璃,
需要脫鞋才可以進去參觀。
我有問工作人員為什麼採用這種形式,
工作人員說這樣可以帶給參觀者不一樣的觀展體驗。

以上就是主題館的全部展示。
相比佈展比較一般的工藝品牌區和地方特色區,
主題館的總體感覺更令我驚艷。
對於內容方面,
主題館以策展方式探索深刻的文化內涵,
討論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議題,
也讓我對這個社會有了更多的認識。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在火山口玩光影藝術的大師——James Turrell

芬蘭插畫家——Rami Niemi

改變城市、森林的外衣